授权发明专利70项(美国专利5项)
[1] 陈宇徽、陆丹霞、王义平,一种基于少模光纤的前向传输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1660221.1,申请日:2024.11.20,授权日:2025.02.14。
[2] 何俊、王义平、郭奎奎,单偏振激光器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253216.7,申请日:2018.03.26,授权日:2025.01.14。
[3] 何俊、王义平、许百杰、徐锡镇,一种可调控双折射的光纤光栅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110141431.X,申请日:2021.02.02,授权日:2025.01.07。
[4]付彩玲、梁文发、王义平、孟彦杰、钟华健、单荣毅、肖帅、孔昱昊,一种基于FPGA的OFDR快速解调系统及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0477754.X,申请日:2024.04.19,授权日:2025.01.07。
[5]何俊、王义平、鞠帅,光纤光栅方向性压力传感器、光纤光栅制备方法及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910480547.9,申请日:2019.06.04,授权日:2024.12.27。
[6]刘德军、廖常锐、台亚龙、付彩玲、王义平,集成分布式温度传感功能的光纤OCT探头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0248556.6,申请日:2024.03.05,授权日:2024.12.20。
[7]陈宇徽、许路奎、庄汀汀、王义平,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的光片倾斜光射线荧光化学传感器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325683.9,申请日:2022.10.27,授权日:2024.12.17。
[8]陈宇徽、戴尚玮、钟华健、王义平,一种基于前向光和后向散射的测量方法及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1288256.7,申请日:2024.09.14,授权日:2024.12.17。
[9]荆利青、廖常锐、王义平、刘德军,基于大角度倾斜光纤光栅的磁场矢量传感器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1278183.3,申请日:2024.09.12,授权日:2024.12.13。
[10]王义平、余建、白志勇、廖常锐、刘朝,聚焦涡旋光发生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010145777.2,申请日:2020.03.05,授权日:2024.08.30。
[11]王英、王义平、张龙飞、廖常锐,全光探测器、探测系统、响应时间测试系统及制造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363644.1,申请日:2018.11.16,授权日:2024.08.09。
[12]何俊、闫子恒、王义平、杜斌、徐锡镇、付彩玲,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的自校准恒温装置及解调方法和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311814203.X,申请日:2023.12.26,授权日:2024.07.30。
[13]王英、王义平、张龙飞、廖常锐,基于微纳光纤的全光调制器及其制作方法、调制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289597.0,申请日:2018.10.31,授权日:2024.07.12。
[14]陈宇徽、朱润龙、饶兴、王义平,一种基于前向分布式传感及相位解调的多点振动定位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410362002.9,申请日:2024.03.28,授权日:2024.06.21。
[15]白志勇、张岩、王义平、付彩玲、刘申,偏振无关型轨道角动量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434622.X,申请日:2018.11.28,授权日:2024.05.14。
[16]何俊、王义平、郭奎奎,一种光纤激光压力传感器及其压力测量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379565.3,申请日:2018.04.25,授权日:2024.05.07。
[17]何俊、徐锡镇、王义平、侯茂祥,一种光纤弯曲传感器及光纤弯曲传感器的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498326.X,申请日:2018.05.23,授权日:2024.05.03。
[18]何俊、王义平、张哲、丘志鸿,可重构的液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、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910243577.8,申请日:2019.03.28,授权日:2024.03.26。
[19]Ying Wang, Yiping Wang, Longfei Zhang, Changrui Liao, All-opticaldetector and detection system response time test system,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having a micro-nanofiber comprising an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arranged in a uniformity zone of the micro-nanofiber, United States Patent, Shenzhen University,US011906352B2,申请日: 2018.11.16, 授权日: 2024.02.20。
[20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周鹏,微透镜阵列加工系统与加工工艺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603192.X,申请日:2018.12.26,授权日:2024.02.09。
[21]刘申、刘博男、陈燕萍、肖航、陈培敬、王义平,一种光纤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和真空度检测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235715.6,申请日:2022.10.10,授权日:2024.01.30。
[22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林初跑、王英、何俊,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701812.2,申请日:2017.08.16,授权日:2024.01.05。
[23]王英、王义平、毛淳,一种空芯光子带隙光纤干涉仪传感器、制作装置和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265149.7,申请日:2018.10.29,授权日:2023.12.22。
[24]李明全、刘申、王英、白志勇、廖常锐、何俊、王义平,SPR传感器灵敏度检测分析的方法及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010165370.6,申请日:2020.03.11,授权日:2023.12.22。
[25]何俊、王义平、张凤婵、徐锡镇,基于自聚焦光纤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036629.6,申请日:2018.09.06,授权日:2023.12.15。
[26]王义平、付彩玲、彭振威、廖常锐、何俊,一种采用飞秒激光在光纤上制备微结构阵列的装置及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348086.8,申请日:2022.10.31,授权日:2023.11.21。
[27]何俊、张哲、王义平,一种制备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804672.1,申请日:2017.09.08,授权日:2023.11.03。
[28]包维佳、王义平,光纤包层光栅传感器及其测斜方法和光纤包层光栅测斜仪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310145429.9,申请日:2023.02.21,授权日:2023.10.03。
[29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李正勇、王英、何俊、朱峰,一种血细胞浓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、测试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695544.8,申请日:2017.08.15,授权日:2023.09.29。
[30]何俊、张哲、王义平,一种光纤耦合方法、系统、光纤和信号传输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831386.9,申请日:2018.07.26,授权日:2023.09.29。
[31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王佳、李正勇、林初跑,微纳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1018309.3,申请日:2017.10.26,授权日:2023.09.26。
[32]刘申、陈燕苹、王义平、张强、肖航、陈培敬、罗俊贤,一种光纤热辐射探头及其真空封装方法和热辐射探测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261989.2,申请日:2022.10.14,授权日:2023.09.26。
[33]何俊、王义平、郭奎奎、徐锡镇,相移光纤布拉格光栅制备方法、装置和相移光纤布拉格光栅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1147014.6,申请日:2017.11.17,授权日:2023.09.22。
[34]刘申、刘博男、洪桂清、张强、廖常锐、王义平,一种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制备微泡探针的方法、微泡探针及压力检测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0405807.8,申请日:2022.04.18,授权日:2023.09.05。
[35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朱峰、王英、何俊、李正勇、杨天航,一种光纤布拉格啁啾相移光栅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324699.0,申请日:2017.05.10,授权日:2023.08.18。
[36]何俊、张哲、王义平、王英、廖常锐,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1097070.3,申请日:2017.11.09,授权日:2023.08.18。
[37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林初跑、张云芳,一种混合型光纤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1045059.2,申请日:2017.10.31,授权日:2023.08.15。
[38]王义平、付彩玲、孟彦杰、彭振威,一种多芯光纤串联并联集成微结构阵列的飞秒激光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310094451.5,申请日:2023.01.13,授权日:2023.08.11。
[39]刘申、陈燕苹、王义平、罗俊贤、陈培敬、洪桂清、丁伟,一种相移布拉格光栅及氢气传感器和氢浓度传感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265087.6,申请日:2022.10.14,授权日:2023.08.11。
[40]刘申、肖航、陈燕苹、陈培敬、刘博男、王义平,一种纳米腔光机械谐振器的热应力测量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1123227.6,申请日:2022.09.15,授权日:2023.07.25。
[41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李驰、徐磊,光纤内集成聚合物微纳结构的光纤器件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650808.2,申请日:2018.06.22,授权日:2023.07.14。
[42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杨凯明、蔡智濠,基于飞秒激光脉冲时序制备啁啾光纤光栅的方法、系统及啁啾光纤光栅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0564010.2,申请日:2022.05.23,授权日:2023.06.30。
[43]王英、王义平、邵宇,基于光纤马赫-曾德尔干涉仪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0783322.6,申请日:2018.07.17,授权日:2023.06.09。
[44]刘申、刘博男、张强、廖常锐、王义平,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制备回音壁模式微泡探针谐振器的方法、谐振器及压力感测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 0422435.X,申请日:2022.04.21,授权日:2023.06.02。
[45]付彩玲、钟华健、王义平、李朋飞,一种简化OFDR系统的方法和装置以及OFDR简化系统、控制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210576472.6,申请日:2022.05.25,授权日:2023.04.18。
[46]白志勇、黄楚柔、朱国轩、王义平,一种轨道角动量模式传感解调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111242411.8,申请日:2021.10.25,授权日:2023.04.11。
[47]刘申、王义平、廖常锐、王英、李自亮、张岩、付彩玲、杨凯明,温-压传感器的制备方法、结构和温-压测量系统、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028606.X,申请日:2017.01.16,授权日:2023.03.31。
[48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杨天航,一种微纳光纤迈克尔逊干涉式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475234.5,申请日:2017.06.21,授权日:2023.03.28。
[49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朱峰、王英、何俊、李正勇、杨天航,基于拉锥光纤的相移光栅及其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334994.4,申请日:2017.05.12,授权日:2023.03.14。
[50]王义平、邓蜜、廖常锐、白志勇,预扭曲结构的光纤光栅、光纤光栅制作设备及工艺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200002.9,申请日:2017.03.30,授权日:2023.03.10。
[51]王义平、张峰、王英、廖常锐、何俊,折射率传感器、其制备方法及折射率检测装2023.03.07。
[52]Zhiyong Bai, Yan Zhang, Yiping Wang, Cailing Fu, Shen Liu,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ation-independen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ulator, United States Patent, Shenzhen University,US11536895B2,申请日: 2021.05.27, 授权日: 2022.12.27。
[53]白志勇、陈嘉燕、廖常锐、王义平,全光纤轨道角动量光束产生器用的螺旋折变型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111396882.4,申请日:2021.11.23,授权日:2022.12.13。
[54]何俊、王义平、张哲,一种光纤端面薄膜型气压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710252506.5,申请日:2017.04.18,授权日:2022.11.04。
[55]刘申、邹涛、卢圣臻、张强、罗俊贤、赵媛媛、陈燕苹、王义平,基于环形螺旋光纤光栅谐振器的涡旋光束产生方法及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011519840.0,申请日:2020.12.21,授权日:2022.10.18。
[56]刘申、卢圣臻、杨勇、张强、邹涛、罗俊贤、赵媛媛、陈燕苹、王义平,一种复合型微腔及其使用方法和制备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011329796.7,申请日:2020.11.24,授权日:2022.09.23。
[57]何俊、王义平、肖珣周、杜斌,用于激光加工的光纤自动聚焦方法、及自动聚焦系统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2110135634.8,申请日:2021.02.01,授权日:2021.12.07。
[58]Changrui Liao, YipingWang, Chi Li, Lei Xu,Optical fiber device having polymer micronano structure integrated in optical fib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, United States Patent, Shenzhen University, US11163110B2,申请日: 2019.11.04, 授权日: 2021.11.02。
[59]Changrui Liao, Yiping Wang, Chupao Lin, Ying Wang, Jun He, Whispering gallery mode reson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,United States Patent, Shenzhen University, US11092747B2, 申请日:2017.08.16, 授权日:2021.08.17。
[60]Changrui Liao, Yiping Wang, Chupao Lin, Yunfang Zhang, Hybrid fiber coupl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,United States Patent, Shenzhen University, US 11054577B1, 申请日:2017.10.31, 授权日:2021.07.06。
[61]何俊、王义平、黄伟、徐锡镇,一种光纤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811562376.6,申请日:2018.12.20,授权日:2020.12.04。
[62]廖常锐、王义平、王侨,并行集成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及其制作方法、制作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610114927.7,申请日:2016.03.01,授权日:2019.11.12。
[63]汪超、何俊、王义平、靳伟,一种在光子晶体光纤上制备布拉格光栅的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610871589.1,申请日:2016.09.29,授权日:2019.04.05。
[64]王义平、徐锡镇、王英、廖常锐,一种小型光纤器件湿度测试箱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510813085.X,申请日:2015.11.19,授权日:2018.04.13。
[65]王义平、周江涛、廖常锐,一种多芯光纤分路器及其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510222630.8,申请日:2015.05.05,授权日:2018.01.05。
[66]王义平、赵静、廖常锐,侧边抛磨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及传感器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510098153.9,申请日:2015.03.05,授权日:2017.07.07。
[67]王义平、钟晓勇、廖常锐、刘申,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膨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410173103.8,申请日:2014.04.25,授权日:2017.02.01。
[68]王义平、刘申、廖常锐,可调FP腔的FP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装置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410127074.1,申请日:2014.03.31,授权日:2016.10.05。
[69]王义平、徐锡镇、廖常锐、王冠军,一种光纤生长氧化锌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装载模具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510376577.7,申请日:2015.06.30,授权日:2016.09.21。
[70]王义平、廖常锐、刘申,基于光纤FP干涉仪的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,中国发明专利,深圳大学,ZL201410173102.3,申请日:2014.04.25,授权日:2016.03.02。